“寬窄巷子最成都”不是我的評價,而是很多人游完成都最深刻的印象。事實上過去十幾年我雖然多次去寬窄巷子喝茶吃飯看演出,卻沒有什么深刻印象。最突出的感覺是,人特別多,吃飯特別貴。后來安慰自己:旅游景區嘛,可以理解。
然而這些年越來越多外地朋友在我面前提起寬窄巷子,說它確實堪稱四川的一張名片?!盎蛟S是吧?!蔽液滢o地回答。
說的人多了,我也覺得必須認真去看一下了。于是在冬天、春天、夏天、秋天,晴天、雨天、陰天,白天、夜晚,不同時刻前去溜達溜達。去的時間久了,倒慢慢生出一些感覺來。
就像成都的歷史與形象一樣,其實寬窄巷子,倒不是一下子能夠說出準確感覺的地方。比如看很多人的文章,其實就沒有寫出什么感覺來?;蛟S,他們走馬觀花,壓根就不會有什么深刻的感覺。
其實寬窄巷子無外乎就是三條巷子:寬巷子、窄巷子、井巷子。你也可以按北方人的說法理解,就是三條胡同。
當然,只不過這不是三條普通的胡同,而是打上了滿清和成都文化符號的三條胡同。你可以認為它龐雜,也可以認為它厚重。當然,這絲毫不影響它的時尚與潮流。
康熙五十七年(公元1718年),平定了準葛爾之亂后,成都駐守著千余兵丁,在當年少城基礎上修筑了滿城,作為官邸與營房。清朝時期居住在滿城的只有滿蒙八旗,其他人一概沒有資格。在漢人眼里,這里一直充滿神秘色彩。
滿清沒落之后,寬窄巷子主要玩什么,滿城不再是禁區,舉城百姓都可以自由出入了。那些頗有鉆營能力的外地商人乘機在滿城附近開起了典當鋪,大量收購滿族旗人的家產。
辛亥革命以后,清朝四川總督趙爾豐隨后交出政權,拆除了少城的城墻,民國的一些達官貴人來此辟公館、民宅,像于右任,田頌堯、李家鈺、楊森,劉文輝等先后定居在這里。甚至,連蔣介石也曾經來過這里小住過。
特殊階層的進駐使得這些古老的建筑得以保存下來。民國初年,“胡同”被改稱“巷子”了 。
寬窄巷子位于成都青羊區,是成都不得不打卡的景點之一,寬窄巷子是由寬巷子、窄巷子、井巷子排列組成,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古街道,是非常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,下面小編就來個大家介紹一下。關于寬窄巷子寬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。
名字的來歷就這么簡單,一點兒也不詩意。然而,今天,它對于全國游客卻成為了“詩和遠方”代名詞。
景點位置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同仁路以東長順街以西 推薦參考攻略:用時參考 3-4小時 交通 乘地鐵2號線至人民公園站下車,步行400米即可到達。乘地鐵4號線至寬窄巷子站下車即是;乘62、70、93、126環線、127、163、
20世紀80年代,寬窄巷子被列入《成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》。
2003年,成都市寬窄巷子歷史文化片區主體改造工程確立,在保護老成都真建筑的基礎上,形成以旅游休閑為主、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濃郁巴蜀文化氛圍的復合型文化商業街,并最終打造成為具有“老成都底片,新都市客廳”內涵的“天府少城”。
寬窄巷子街區,正式作為成都的靚麗城市文化名片,出現在全世界游客面前。
2005年,寬窄街區重建工作啟動。
2008年6月14日是第三個中國文化遺產日,寬窄巷子作為5.12汶川大地震后成都旅游恢復的地標向公眾開放。
寬窄巷子原有70多座院落、300多間房屋。如今,原來的老城墻、金水河等已經消失了,只剩這些院落群成為千年少城的最后遺存,被稱為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風格在南方的“孤本”。這個清代街區記錄了老成都的滄桑歷史,也是成都對少城的最后記憶。許多喜歡懷舊的老人,都是奔著這個來的。他們在這里久久佇立,既壯懷激烈,又欣慰滿足。
寬窄巷子好玩。成都必打卡的景點就是寬窄巷子,就好像去了北京不去故宮,去了廈門不去中山路,去了上海不去外灘一樣,來成都不去寬窄巷子就是不完美的。這里可以品味美食、感受歷史、參觀故居等。1、品美食 在寬窄巷子,你。
改造后的寬窄巷子整體空間風貌較為完整,延續了清代川西民居風格,街道在形制上屬于北方胡同街巷,其主要特色為;“魚脊骨”道路格局。這種格局形式便于街道居民自發式管理,奠定了寬窄巷子安靜、悠閑的生活基調。
改造后的寬窄巷子由營房宿舍慢慢與川西民居融為一體,建筑風格和細節再現了老成都的過去幾百年的生活韻味。
有閱歷的人,到了這里就挪不開步了,而年輕人則充滿了陌生與好奇。這是一種奇異的對比,但又是一種很好的融合,中間既有斷裂又有彌補。
改造后的寬巷子寬約7米左右,窄巷子約5米左右,沿街建筑為1-2層,高度5-8米,與現代大都市成都形成鮮明對比。成都就是這樣一個奇特的城市,它的標新立異與海納百川總讓人暗暗稱奇。
寬窄巷子的沿街特色,外立面基本以傳統院門形式為主。每家每戶的大門呈現出不同風格,不同材料,不同朝向,不同尺度,有屋宇式、石庫門等,加上黑灰墻與小青瓦做的窗花,整個街道的主調呈現出強烈的清代特征,時空感覺鮮明,有很強穿越的味道。
寬窄巷子中要推薦兩個比較不錯的郵亭,一個是旅人郵亭,在寬巷子;一個是熊貓郵局,在窄巷子;明信片很有自己的特色,作為旅行中的紀念送給朋友還是很值得的。 雖然同樣商業化,但是寬窄巷子還是非常注重內涵的街區,沒有像北京南鑼一樣被各種。
寬窄巷子北起支磯石街,南至金河街,東抵長順街,西含同仁路,占地面積近300畝。然而就是這不多300畝,卻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游客的腳步與目光。
寬巷子,是一個有著老臉龐般的懷舊地帶。清朝宣統年間,寬巷子叫興仁胡同,如今多有清末民初的建筑,還有一些教會留下的西洋風格建筑,可謂中西合璧。
寬巷子是“閑生活”區,是老成都生活的再現。寬巷子上有老成都生活體驗館、風土人情與老成都民俗展示。
愷廬位于寬巷子11號,是寬巷子最富標志性的門頭之一。院門用特制的青磚砌成帶有弧形兀起的拱形宅門,門洞上方嵌入中式傳統石匾,匾上采用大篆陽刻“愷廬”,寫法革新,一反當時中國人從右向左讀字的規矩。石匾上方砌出橢圓形圖案,代表高懸“避邪鏡”,意在鎮退各路妖魔,永保家門平安。
德門仁里位于寬巷子8號,是體驗老成都生活的一個院落,真實還原了川西人家某一天的生活情景;曾是電視劇《林師傅在首爾》的取景地之一。如今是一家精品酒店,充分展現了寬窄巷子古典與現代的完美結合。
窄巷子,是一條小資們喜歡的情調延長線。窄巷子是“慢生活”區,展示了老成都的院落文化,這些院落大多被頗有格調的酒吧、餐廳占據,游客和文青們都扎在這巷子里,閑散地度過周末或整個下午,感受時光的停駐與倒流。